当我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,不禁有些哑然失笑。30年前,若有人跟我提“钱”字,便觉得别人庸俗。我站在云端一般审视红尘、清高得宛若不食人间烟火。如今,我不仅是站在了地面上,而且还是站在了俗世的最前沿。
对于金钱观念的转变,源于1988年——高中毕业的时候。我高考失利,没有考上真正的大学,父亲心疼我身体不好,不让我选择复读。而是让我去读“委托代培”的大学。那就意味着,要比别人多2600元的学费。30年前的2600元,对于并不富裕的我家来说,的确是一笔巨款。一边是父亲的默默支持,一边是母亲的唠叨责备。母亲在我初中毕业时,是强烈反对我读高中的,她总认为一个女孩儿,无需多读书,有份安稳的工作就好了。所以一直想让我去读技校。我没有考上真正的大学,已经让她失了颜面,如今还要用这笔巨款读大学,更是引来了她与父亲的一场争吵……那一刻,倔强的我下定决心,我要勤工俭学,我要赚很多、很多的钱,此后,我再也不跟家里要一分钱……
刚刚参加工作的堂哥,在我走进校园的那个月,给我寄来了100元钱。我把这笔巨款夹在书本里,一直舍不得花,好似钱花掉了,这份情谊就会消失一般。后来,我用这笔钱,请当列车员的同学,从北京带来了一箱方便面。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,北京的方便面来到我们的北方小城,显得十分金贵。我在大学的宿舍里,用这箱方便面,为自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笔收入:15元。又用这钱去买了一些布料,开始做手工玩偶来卖。没想到竟然大受欢迎,甚至还有批发市场的老板,来找我订货……就这样,我的赚钱之旅,比同龄人开始得早了几年。大学期间去赚钱,似乎只是为了母亲当年的气话,只是为了维护我那脆弱的自尊心。不再跟家里伸手要钱,也是我赚钱的唯一目的。
然而,多年的经济积累,会毁于一场大病。当你无力地躺在病床上,却无钱支付医疗费的那一刻,我又深刻地感到了:钱是多么的重要啊!病好后,我来到厦门这个异乡时,成为了标准的三无人员——无房、无钱、无人脉。一切都要从陌生开始。
总有人问我:“你为什么总是那么忙啊?”、“你为什么总是那么拼啊?”为什么?我漂亮的回答是:“为了梦想。”还有一个沉重的回答是:“为了责任。”
我的梦想并不大,我想在这里站稳脚跟,我想在这里安居乐业,我想有诗意、走远方……我的责任也很寻常,我要养育孩子、我要孝顺老人……就是这样,作为一个外乡人,作为一个小女子,这些梦想与责任的完成,注定了要靠金钱来做支撑。
人到中年的我们,无法视金钱如粪土,更无法承受囊中羞涩。爱钱如我,那就继续走在拼搏的路上吧。(文/惟一)
原文链接:《爱钱如我》
责任编辑:林希,赖旭华